| 教发〔2017〕14号附件 | 
| 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 
| 序 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主要参与人(排序) | 获奖等级 | 
| 1 |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转型高校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标准研究 | 方志刚 | 高云、赵振宁、陈林、张伟、徐英黔、郝晓亮 | 一等奖 | 
| 2 | 基于“4C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 刘  坤 | 宋华、冯亮花、李晓明、李洪宇、霍兆义、韩仁志、周丽文、李丽丽、刘颖杰 | 一等奖 | 
| 3 | 触屏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陈宝翠 | 刘毅、金艳菊、石峰、刘达、王荐、张奇华 | 一等奖 | 
| 4 |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四题两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杨洪泽 | 李正治、姜丹、孙晓华、赵俊爱、李双翼、路文娟、孟晓东、陈烨、崔璨、施云 | 一等奖 | 
| 5 | 工程教育认证视阈下冶金工程人才培养 | 卢艳青 | 李胜利、刘坤、赵红阳、王艳秋、李继东、胡小东、张敏 | 一等奖 | 
| 6 | 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张玉军 | 吴建胜、董立文、孙良旭、杨丹、王刚、尹航、张媛媛、张孝临、张美娜、谭丹丹 | 一等奖 | 
| 7 | 生态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 高  云 | 方志刚、徐英黔、高妍、郝晓亮、张立华、全艳玲、张伟、赵振宁、陈林 | 一等奖 | 
| 8 | 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卢晓君 | 周建洪、赵明、金晓晨、敖广武、王丽梅、林春丽、杨璐、奚小玲、张锡宽 | 一等奖 | 
| 9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王  艳 | 何希勤、屠良平、刘昊、赵健、武力兵 | 二等奖 | 
| 10 | 新媒体视域下高等学校数字艺术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究与实践 | 王  健 | 于欣波、韩宇、唐飞、阎延、沈宇峰、屈鹏、王琼、马奔、郑月 | 二等奖 | 
| 11 | 供给侧人才五位一体英语教学转型及评价方法创新 | 金艳菊 | 陈宝翠、张楠楠、蔡丽华、石峰、刘毅、金美辰 | 二等奖 | 
| 12 | “减三加四”国际化人才驱动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 岳岩峰 | 汤苏宁、刘达、张婷、陈媛媛、郭彤彤、裴子慧、周衍 | 二等奖 | 
| 13 | 创新型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  巍 | 徐茂林、宫雨生、杨凤芸、宁殿民、杨铁利、张杰、王昶、高良博、郭哲宁、韩颖 | 二等奖 | 
| 14 | 公共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与校园文化促进研究与实践 | 李淑娟 | 苏庆永、马卫东、方兆宇、史文清、陈志军、焦英奇、徐春宁、孙明星、张波、张麟、马全艳、薛志伟、赵雁楠、刘倩、程全德、姜千秋、张海军、张丽艳 | 二等奖 | 
| 15 | 以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 王立萍 | 刘健、韩冰、胡素影、李媛、廖桂兵、王宇、李爱华、徐广普、马北一 | 二等奖 | 
| 16 | 基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徐东涛 | 石加联、陈东、项英华、冯永军、张国际、孙艳平 | 二等奖 | 
| 17 | 基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国建筑史教学体系改革 | 汪  江 | 刘声远、于欣波、刘圆圆、王丽、刁艳、王维、刘原 | 二等奖 | 
| 18 | 基于智能手机的“互联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史韡朝 | 徐崇、孙家军、郇维亮、冷雪松、尹腾、王艳东 | 二等奖 | 
| 19 | 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任成好 | 初宇平、赵亮、李洪娜、胡迎春、陈尔东、柳光露、付宝新、宋香谒 | 二等奖 | 
| 20 | 《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王  博 | 奚小玲、芦晓军、敖广武、周成义、李轶然 | 二等奖 | 
| 21 | 金相实验技术提升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朱  晶 | 李维娟、刘英义、王洪、王忠军、吕楠、贾品峰、李海英 | 三等奖 | 
| 22 | 基于CDIO理念的分层次模块化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 李东华 | 董景波、葛真、王英才、王有欣、冯铁、康永玲、周玉华、李艳辉、高明昕、刘乾、黄新宁、单磊、王若拙 | 三等奖 | 
| 23 | 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 | 张  伟 | 方志刚、王勇、高云、赵振宁、王平 | 三等奖 | 
| 24 | “管理人”式个性化教学定制下的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成果报告 | 刘  达 | 岳岩峰、蔡丽华、张楠楠、陈媛媛、舒静伟、王媛、张玉华、潘诗梦 | 三等奖 | 
| 25 | 案例与讨论式教学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 高华国 | 田雨泽、高松、李昊、张彤、高振星、都洋、李建强 | 三等奖 | 
| 26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 张新贺 | 张月华、王海华、曲强、贾玉福、宋蕾、汪瑾、许志宏、孟繁钢、吴庆洪 | 三等奖 | 
| 27 | 电子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 迟  涛 | 曲强、徐少川、杨永辉、王晓宇、孙红星、齐艳、李朔、李志刚、王立东 | 三等奖 | 
| 28 | 交通土建专业工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 张铁志 | 郭连军、李丹、田帅、张晏、费爱萍、王玉杰、林增华、孙立霞 | 三等奖 | 
| 29 |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成长及实践应用 | 王  玲 | 冯永军、武传胜、郭爱华、杨彦宏、刘春丽 | 三等奖 | 
| 30 | 《中西音乐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总报告 | 马  琳 | 梁中双、李红、李卓、姜华 | 三等奖 | 
| 31 | 《陶瓷工艺学》课程基于卓越计划的综合改革 | 李志辉 | 吴锋、李志坚、毕万利、王森、李婷、李心慰 | 三等奖 | 
| 3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微观案例教学法 | 崔  璨 | 赵俊爱、张麟、施云、朱丹、庄郁馨、姜丹、 | 三等奖 | 
| 33 | 突破思维定势拓展体育教学空间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 陈志军 | 张波、程全德、李淑娟、张海军、张麟、赵睿婷、贾岩、王世友、金文植、张丽艳、焦英奇 | 三等奖 | 
| 34 | 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 张  倩 | 刘声远、于欣波、罗名映、赵艳、刘薇、张玲玲、张敖 | 三等奖 | 
| 35 | 篮球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研究 | 张  麟 | 崔璨、王世友、李淑娟、张海军、刘倩、张波、贾岩 | 三等奖 | 
| 36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张美娜 | 曾子维、张玉军、孙良旭、杨丹、董立文、张媛媛、谭丹丹 | 三等奖 | 
| 37 | 基于MOOC的Web设计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研究 | 袁  平 | 徐杨、王瑞、孙良旭 | 三等奖 | 
| 38 | 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 赫  健 | 徐少川、程万胜、张勇、戴立红、刘宇、王玉昆、娄莹、张庆思、汪玉坤、刘军 | 三等奖 | 
| 39 | 将“微课”“微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探讨 | 宜素环 | 单秀丽、梁妍、付晓春、张升泉 | 三等奖 |